小程序&&公众号
资讯首页 最新资讯 本地楼市 优居原创 数据专栏 国内楼市 土地动态 新房快讯 城市建设 人物专访 商业地产 购房百科 房地产新政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2020-07-21 16:02:54 来源:公众号 朗润智业 点击 评论

上一篇产业内容(产业专题|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背景及四大转型方向)中,我们提到,山西长期以来煤炭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产生了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尖锐等问题,以上问题导致山西营商环境越来越差,且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制约着山西可持续发展,因此山西必须进行转型,转型的必要性及迫切性出现。



山西不仅是煤炭生产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煤炭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不仅对山西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国家能源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山西产业转型绕不开煤,山西产业转型升级应按照“依靠煤但不依赖煤、跳出煤但不离开煤的思路”。


根据山西资源经济特点,转型共分为四个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以煤炭为中心的资源循环产业链;二、发展清洁能源,实现能源革命;三、传统产业赋能,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每个方向有哪些战略规划以及取得了哪些成果,具体如何实施,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是我们本次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重点阐述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以煤炭为中心的资源循环产业链。


煤炭产业链延伸升级可以概括为三个方案:


1、产业链纵向延伸,通过改进生产技术,调整产品结构形式,提升煤炭产品附加值,带动相关支柱产业的发展,主要包含煤电一体化、煤化工。

2、产业链横向拓展,谋求替代产业,开拓新的发展领域,重点指煤层气。

3、其他衍生产业链,重点包含煤机装备、煤基新材料、富碳农业。


同时煤炭产业链延伸也离不开煤炭基地建设与企业转型。


纵向产业链:煤电一体化


煤电一体化(输煤变输电),通过特高压提升输电能力,综合效益凸显,助力山西转型



传统煤炭下游产业链中,发电占耗煤比例约53%,是煤炭的主要用途,然而过程中由于煤炭运输、存放等成本大,且煤炭运输造成很大环境污染,因此效益大打折扣。

煤电一体化将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输煤变输电,将坑口建立在煤矿附近,就地将煤转化为电输送出去。截止2015年底,山西省20万千瓦及以上主力火电企业中,80%以上已实现煤电联营。


而如何实现远距离、大容量的电能传送,特高压成为实现这一转变的契机,同时提高山西经济、社会效益:


①增加经济效益,输电与单纯输煤相比,对山西省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约为6:1,就业拉动比为2:1。

②减少环境污染。直接把清洁能源输送出去,可以减少因铁路和公路远距离发电用煤所排放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jpg



③有效化解山西电力产能过剩。山西电力充足,2019年富余976亿千瓦时,通过特高压实现“晋电外送”,可有效化解山西电力产能过剩。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国内特高压技术世界领先,发展进入第二轮高峰阶段。山西是“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重要通道



我国电力供需不平衡是绝对的现实,西北部电力富足,中东部电力需求量大,缺口明显,特高压的运行使区域电力供需不平衡问题得到缓解。


2006年我国第一条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开工,2009年正式投运。目前中国特高压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国内特高压发展进入第二轮高峰阶段。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截至2019年6月,国内特高压建成“九交十直”、核准在建“三交一直”工程,共23条特高压路线,已投运特高压工程累计线路长度27570公里,特高压输电通道累计送电超过11457亿千瓦时。山西是“西电东送”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北电南送”的主要网络,在“三华”电网调控和安全稳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山西是国内实施特高压最早省份,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已投运“三交一直”,为华东/华中/华北地区做出巨大贡献



山西是实施特高压输电最早的省份,2009年1月, 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煤从空中走成为现实,这是中国第一个特高压工程,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额定电压长期运行的特高压项目。目前省内投运“三交一直”4条特高压线路,华东地区主要通往江苏。2019年6月,山西省首次开拓浙江送电市场,通过±800千伏特高压雁淮直流实现“晋电入浙”零突破。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广东、江苏、山东是用电大省,且用电缺口大,“晋电外送”不仅有效化解山西电力过剩问题,还将有效缓解区域电力供需缺口,促进东、中部地区绿色发展。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山西外送电量低于内蒙古,需加快晋电外送特高压通道建设,扩大输送规模



山西向省外输送电量虽不断扩大,但仍低于内蒙古。2019年全年外送电量将近1000亿千瓦时,外送电量占全国耗电量比例1.37%,同年内蒙古外送电量达到1800亿千瓦时,山西需持续扩大输送规模。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为扩大输送规模,加快晋电外送特高压通道建设,为此山西已经在建及规划共四条特高压,持续提升山西向华中、华东区域送电能力。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国内特高压进入第二轮发展高峰,且成为新基建七大领域的重要一部分,受到国家层面重视。山西特高压起步早,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与山西和信电力公司均参与了国内首个特高压项目,与其他地区相比,山西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通过特高压不仅促进了山西经济及社会效益,而且为华东、华中地区做出了很大贡献,是国内重要的电量外送区域,未来山西将持续扩大特高压通道建设,加大电量生产,将富余电量供应更多区域。


纵向产业链:煤化工


传统煤化工已发展成熟,产能排名位居全国前列,现代煤化工成为主要方向,是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方式



传统煤化工主要是煤干馏生产焦炭,副产物为焦炉煤气和煤焦油,化学原材料多为合成氨制尿素、电石、甲醇等,产品较为低级,多适用于化肥、钢铁行业,存在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利用率低、附加值低的特点。


现代煤化工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生产替代石化产业和清洁燃料的产业,典型的产品为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产品可以减少石油对外依存度,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因此现代煤化工将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产生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传统煤化工产量及技术已全球领先,山西省重工业基础雄厚,早在“一五”期间已建立了太化、太重、太钢等基地,且煤炭原材料储藏丰富,可实现就近转换,因此发展传统煤化工具有先天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我省传统煤化工已发展成熟,产能排名位居全国前列。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相比之下,现代煤化工成为主要发展方向,是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方式,行业技术突破、示范性改进和油煤比扩张共同作用使行业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成本下降,增强了行业竞争力。现代煤化工项目对石油化工项目已经由原来的示范性补充,转变为中低端石化产品的实质性国产竞争和替代。


中国现代煤化工起步晚,发展快,前景广阔,成本竞争将成为现代煤化工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由于我国“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我国化工产品刚性需求之大、对外依存度之高,已经成为世界之最。“油不够,煤来凑”,要解决化工品的自给问题,就必须开发煤炭的潜能,这是我国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实现煤炭综合利用的逻辑起点。


2006年2月我国正式启动了首个现代化煤制油示范项目——兖矿集团陕西榆林煤制油项目,拉开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大幕。经过10多年发展,中国现代煤化工在技术创新应用及产业化方面均已遥遥领先世界。


“十三五”期间,《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提出,我国将布局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由于煤化工企业需要煤炭、水等资源,对地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因此我国现代煤化工项目主体以国有企业如神华、大唐、中煤等为主,其中神华集团在煤化工产业中投入最大、效果最好。地方企业中潞安集团目前布局两个项目,均已投产,但规模有限。


中国聚烯烃长期存在供应缺口,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促使煤制甲醇、煤制烯烃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意味着现代煤化工未来可期、前景依然广阔。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现代煤化工效益受石油价格影响大,在油价较高时,现代煤化工的经济优势会比较突出,反之,当石油价格下行的时候,现代煤化工项目的成本优势就会遇到极大挑战。因此成本竞争将成为现代煤化工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山西现代煤化工起步早,初显成效,但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山西现代煤化工发展与中国发展基本同期,2009年山西潞安集团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正式投产。但近几年才大力推进,成为新型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十二五”发展,现代煤化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潞安集团、晋煤集团分别建成煤制油和甲醇制汽油(MTG)示范装置,潞安集团建成1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阳煤集团年产百万吨乙二醇项目(40万吨投产);同煤集团建成60万吨/年甲醇项目。装备水平得到提升,由阳煤集团研发制造,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成功投入运行;晋煤、阳煤、同煤、兰花等集团引进航天炉、壳牌炉、GSP炉等大型先进煤气化技术装备,整体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山西省的煤化工产业这些年虽然也有了长足发展,但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规划统筹不合理,园区水平有限


2018年山西省提出布局100个重点项目,一年建成投产50个的目标,但多数项目存在难落实、不落实等情况。且园区水平有限,配套政策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项目的落地建设。


二、资金压力大


煤化工属资金密集型产业,但目前山西企业资金压力普遍较大。而相比同样发展煤化工的陕、蒙等地,山西的煤价、电价均无优势,特别是原料煤出厂价偏高,成本竞争力相应偏弱。


三、资源质量差,技术不成熟


煤气化技术是现代煤化工技术的重要部分,它对煤体本身要求较高,需要块煤,而山西煤炭资源的灰熔点高、成浆性差、可磨性差,其中85%左右又是粉煤,现有技术对煤种的适应性较差。


四、环境制约


煤化工产业对水资源的消耗较为严重,山西省内多为丘陵和山地,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因此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代煤化工发展。


找准着力点,通过三大方向推动现代煤化工发展



一、规划26个园区,构建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作为当前重点   


山西煤化工产业发展不应再是‘摊大饼’,一味追求规模,需进一步整合全省资源,统一布局、统一管理。“产业集群建设” 已被作为当前重点,山西重点规划了26个化工园区,预计到2020年,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初步建成,26个园区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80%以上。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二、技术提升是关键,加强两化融合推动技术突破


煤气化技术是现代煤化工技术的重要部分,而现有技术对山西煤种的适应性较差,因此需要加强两化融合,搭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平台,应用现代科技加大对行业基础性技术和工艺研究,突破一批核心、共性和关键技术。


三、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育龙头企业


同时推动煤、焦、化等关联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若干个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


山西煤化工要抓住新一轮扩大内需的契机,加快传统煤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集聚,推进一批有中大示范与辐射作用的现代煤化工项目落地见效,使煤化工产业真正成为支柱产业。


横向产业链:煤层气



发展可替代能源(煤层气),我国煤层气储量全球第三,未来煤层气增量将集中于山西省



煤层气俗称瓦斯,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它与煤炭伴生,以吸附状态储存于煤层内的非常规天然气。它的热值与天然气相当,是接替天然气的理想能源,可作为上好的工农业和生活燃料。


我国煤层气资源量排世界第三位,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辽宁抚顺、山西阳泉等地开展技术试验,目前依旧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从国内煤层气分布情况来看,山西、新疆、贵州三地煤层气资源较为丰富,山西煤层气资源占到全国的28%,资源优势明显。新疆资源虽然丰富,但距离内地较远,煤层气大规模开发不具备现实条件,因此煤层气增量未来主要集中于山西。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山西煤层气产量居全国首位,构建了完整的煤层气产业链2019年煤层气产量占全国比例达到72%,是我国重要的煤层气供应区域



山西煤层气开发利用水平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也是国土资源部确定的首个煤层气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省份。随着近几年煤层气不断发展,已逐步实现产业化,包括勘探、抽采、液化、运输、瓦斯发电等,构建了完整的煤层气产业链。煤层气产量大幅上涨,到2019年,山西省煤层气产量达到64亿立方米,遥遥领先产量第二名的北京市,占全国煤层气产量的72%,是我国重要的煤层气供应区域。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煤层气矿业权市场化进程加快,政策扶持力度大,基地建设/勘探开发得到推进,2020-2022年山西煤层气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发展煤层气是山西省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是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现代能源供应体系的实际举措。


2016年山西省成为国内首个煤层气矿业权由省内审批的省份,近年来煤层气发展得到国家及山西省的高度重视。为此国家出台部分政策提高中央财政补贴、“多增多补”推动煤层气增量增产,同时山西也发布《山西省深化煤层气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山西省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等政策,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


同时加快产业布局。2018年山西省发布《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提出建设沁水、河东两大煤层气基地,推进河曲-保德、临县-兴县、三交-柳林、永和-大宁-吉县、沁南-沁北、三交-柳林等6个煤层气片区勘探开发。推进晋城矿区、阳泉矿区、潞安矿区、西山矿区和离柳矿区五大瓦斯抽采利用矿区建设。


《山西省煤成气增储上产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力争实现2020年年产90亿立方、2022年200亿立方煤层气的目标,意味着山西省煤层气产业将进入更高速的发展阶段。


储量大、政策扶持力度大,远景发展好,但煤层气开采成本高,经济效益有待提升,技术攻克仍是重要内容



煤层气目前问题:


一、开采成本高,销售价格低


在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山西沁水盆地,地面开采煤层气综合生产成本(1.6元/立方米左右)是中国石油常规气成本的2倍以上;但从销售价格来说,相比天然气、页岩气等,在煤矿区利用的煤层气气价较低。


二、开发经济性不强


由于煤层气单井产量低、排产时间长(从测试到正式投产需要3-6年排产时间),单位产能投资建设期长等因素,因此大部分区块煤层气开发经济性不强。根据清洁能源公司资料,目前晋城地区煤层气单井综合成本180万,若在山西建设5亿方煤层气年产能,项目投资回报期约8.87年;另外超千米煤层气开采项目实际收益率更低。


三、深层煤层气开发技术有待提高


山西800米以浅高阶煤层气开发技术基本成熟,但埋深800米已深的煤层气地面开发技术尚不成熟,而山西省煤层气埋藏在1500米以内的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68%,因此仍需继续探索经济适用的煤层气开发主体技术。


为此,《山西省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规划(2016-2020年)》指出,山西将在全国率先试点将“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三气”矿业权赋予同一主体,推进“三气共采”,降低开采成本。同时将煤层气资源勘查作为省级财政投资重点,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通过联合攻克、合作投资、技术外包等多种形式,大力引进资金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强煤层气资源勘查和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在国内的龙头地位。


其他衍生产业链


煤机装备: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的支柱产业,煤机技术全国领先,未来向高端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一、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发展煤机装备具有天然优势,在创新层面取得很大进步  


煤炭生产规模、煤炭产量、加工数量、加工深度等指标的大幅上升,也对煤炭装备行业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综合机械化开采一直是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根本保证。对于传统的煤炭大省,山西在煤机装备制造方面有许多优势,生产的煤矿机械在国内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山西省“十三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显示,在技术创新方面,山西8家煤机企业联合攻关,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套智能型千万吨级综采成套装备,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52项,带动了整个煤机行业的技术进步。


二、存在产业集中度低、科研力量投入不足、企业发展内在动力不足等问题


山西在煤机装备方面仍缺乏一些科研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产业集中度低;且科研力量投入不足,关键技术、工艺多依靠国外;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制度、管理手段等相对落后,企业发展内在动力不足。


三、 高端化、规模化、产业化,是煤机装备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根据“十三五” 规划,山西将加快推进煤机装备联合重组、降本增效、产业升级,全面提升核心产品,推动基础煤机成套设备集成和智能化技术发展,打造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煤机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为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煤基新材料:化工“金字塔”的高端产品,目标到2020年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国煤化工产业经历了从合成氨、尿素等基础化学品,向煤制烯烃、乙二醇等高端化学品的升级,下一步要继续升级,发展化工“金字塔”上更为高端的产品——煤基新材料。


山西省煤基新材料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正在大力推进, 《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①2014年科技部批准潞安集团组建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煤炭行业第三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山西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的突破。 

②2018年4月12日,山西省寿阳县人民政府与山东泓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煤基新材料循环经济园项目举行签约仪式。 

③2019年,山西榆社县人民政府与华能集团、山东泓达集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煤基新材料及精细化学品全产业链项目正式落户榆社。


富碳农业:创新产业链之一,起步较晚,山西未来发展富碳农业空间很大



富碳农业是将工业生产出巨量的、大自然已不能自然消纳的二氧化碳用于工农业生产。发展富碳农业可以消耗二氧化碳,缓和工业碳排放压力,减轻大气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资源环境压力。


2013年山西省富碳农业得以发展,2014年计划形成“一院二工厂N基地”,但推进效果进程缓慢。山西是高碳能源产业结构,也是全国碳排放最高的省份,为富碳农业发展带来机遇,未来山西发展富碳农业将大有可为。

   

煤炭转型升级离不开产业集群和企业转型。为此政府规划打造“晋东、晋中、晋北”三大煤炭基地,为煤炭产业链延伸提供良好环境,提升产业集聚;同时山西七大煤企进行各方面改革,助力经济发展;另外加快相关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也将有利于煤炭循环产业链的形成。


通过三大基地建设,提升产业集群,利用规模/产能提升大型企业以及山西煤炭在全国甚至全球的的竞争力



为煤炭产业链延伸提供良好环境,助力煤炭转型升级,《山西省“十三五”煤炭工业发展规划》拟打造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聚。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晋北基地

重点培育同煤集团和中煤平朔两个亿吨级煤炭企业;

截至2015年底,晋北基地产能4.65亿吨/年,2015年原煤产量3.8亿吨。到“十三五”末,基地产能4.1亿吨/年,预计原煤产量3.5亿吨。


晋中基地

重点培育焦煤集团亿吨级煤炭企业; 

截至2015年底,晋中基地产能5亿吨/年,2015年原煤产量2.72亿吨。到“十三五”末,基地产能4.66亿吨/年,预计原煤产量3.1亿吨。


晋东基地

重点培育阳煤集团、潞安集团和晋煤集团三大煤炭企业向亿吨级企业迈进;

截至2015年底,晋东基地产能4.84亿吨/年,2015年原煤产量3.18亿吨。到“十三五”末,基地产能4.32亿吨/年,预计原煤产量3.3亿吨。


截止到2019年,我国原煤产量超亿吨以上煤炭企业为7家,其中北京2家(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山东2家(兖矿集团、山东能源集团)、陕西1家(陕煤集团)、山西省2家,同煤集团与焦煤集团原煤产量均在亿吨以上,但均处末位,相比其他省份规模有限。通过三大基地建设,培育亿吨级企业,可提升山西煤炭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对经济转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山西煤炭行业形成了“多、小、散、乱”的格局,导致了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矿难频发、腐败滋生等系列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为重中之重。


从2005年起,国务院以及山西省出台了大量政策,明确提出支持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撤销小煤矿。至今,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之路未曾停止。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兼并重组后七大煤企主动转型,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


经过煤炭行业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2017年山西省形成了七大煤炭集团,呈现“5+2” 大型煤炭集团的格局,山西省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这七大省属国有企业,因此这七大企业转型对煤炭经济转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目前晋能集团、晋煤集团、潞安集团和山煤集团均已明确主业分别向清洁能源、燃气、现代煤化工和煤炭贸易转型,均不再以煤炭开采为主业,未来还要推进燃气、现代煤化工、焦化、煤机装备、电力、现代物流等专业化重组,资产负债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合并重组后效果明显。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鼓励煤焦电化等企业融合重组,促进煤炭循环经济发展


2013年,漳泽电力与同煤集团重组完成,此举实现煤电一体化资源整合的先河,为破解国内长期形成的煤电矛盾问题,实现煤电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成功典范。


2015年5月17日,山西省经信委印发《煤电联营一体化企业厂用电试点实施细则》。提出山西开始试点煤电联营一体化,符合一定条件的煤电一体化企业,煤矿和洗煤厂可就近接入配套发电厂,部分余量电量还可参与市场交易。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要加快相关企业融合重组。加快山西煤销集团与山西国际电力集团的实质性融合重组,推进煤电一体化建设进程。鼓励煤炭企业和煤化工企业合作,加快推进山西焦煤集团与山西焦炭集团、阳煤集团与太原化肥厂、潞安集团与天脊煤化工集团、阳煤集团与太化集团的实质性联合重组。


以上分析的产业均是朝阳产业,是煤炭上下游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未来充满期待,也充满挑战。综合来看,目前煤炭横向扩展的煤层气产业发展迅速,最具发展潜力;纵向产业链中因存在的制约因素短期内难克服,相对具有局限性;其他衍生链发展相对不成熟,正在向更高阶梯迈进。


山西产业转型方向一|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


近几年煤炭转型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正在向循环产业链迈进,山西省原煤产量占一次性能源产量比重由最早100%(1949年)下降到2018年的97.5%,预计2020年降至97%并不难。

   

未来一个时期,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山西作为我国重要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未来煤炭转型仍然是产业转型的主方向,但山西资源型经济结构矛盾历史久远、累积甚深,消解也非一日之功,需持续发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资源型经济转型之路。


优居网咨询电话:0351-3505555

扫描以下二维码,了解更多资讯

或搜索“ktkj52yj”,添加小编为好友

方便和小编交流哦!

优居网专业置业购房群


用微信扫一扫,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